不能說的感覺
李女士人到中年,一直身體健康,因呼吸困難前來求診。
她上星期經已因同一主訴就醫,被驗出有貧血。
除此之外,肺片、心電圖和其他驗血報告皆正常。
貧血,也可以是氣促的原因之一;適逢其時月事來潮,故診斷為月經過多,入院留醫輸血,並給予止血藥,兩日後出院。
然而,呼吸困難之症狀在出院後未有改善,故李女士再來急症室求診。
她在分流站量到的維生指數於正常範圍內,脈搏每分鐘90次,室氧血氧濃度100。
她按職工的指示,自行走進診症室。
「沒有胸口悶痛?」
「沒有啊。」
「發燒?咳嗽?有痰?」
「這些都沒有。」
「有否坐過長途車或飛機?吃過避孕藥?」
「長途車呀、飛機都沒有。幾天前我才出院,婦產科給了我避孕藥調經。」
「喔⋯⋯Primolut N。」我翻閱著電腦紀錄:「吃了兩三天?腳有腫有痛嗎?」
「沒有。」她說:「但是醫生,其實我在吃避孕藥前一星期已經開始氣促了。」
基本的身體檢查還是無礙,心肺並無雜音,兩邊橈脈搏無異,小腿無腫脹疼痛。
心電圖也是一切正常,心跳90,無心血管栓塞、右心壓迫、或S1Q3T3之現象。
兩邊下肢超聲波也無靜脈栓塞的跡象,覆照肺片也是無肺炎、氣胸、心臟衰竭等病變。
「再驗一次血吧。」
雖然現時為止一切正常,但常言道:因相同主訴重覆求診,就需要格外小心。
再者——我嗅到一陣腥味(Fishy,可解作「腥」或「可疑」)。
即使心跳和呼吸率不快,血氧正常,但我總是覺得有點不對勁,看著李女士就覺得她有點「樣衰」,每次呼吸都好像特別使勁用力似的。
雖然肺動脈栓塞(Pulmonary Embolism)的機會很微,但還是抽個血驗D-Dimer吧。
D-Dimer 很多情況都可以上升,所以高的話,只能說肺動脈栓塞「不能排除」;但是,如果D-Dimer是正常的話,那就可以安穩地排除肺動脈栓塞了。
驗血回來,D-Dimer 上升至>5000(正常值<500)。
即使現時為止所有客觀檢查和其他驗血報告都正常,但因為我直覺覺得她呼吸困難,加上不能排除是肺動脈栓塞,故此我要她留院接受進一步檢查。
結果,肺部血管造影確診了李女士兩邊肺部節段動脈均有栓塞,幸未造成心臟衰竭壓迫,內科醫生為她處方薄血藥物治療。
由於她一直身體健康,也沒有明顯的風險因素,故內科醫生也在探索其血管栓塞的原因。
現在不少病人前來求診,就要求醫護人員做這樣檢查那樣化驗,當中不少更是上網搜尋了資訊,帶著一知半解的知識,與半信半疑的態度,其實是有點本末倒置。
雖然網上的資訊是那麼方便和發達,醫療科技發展也是那麼日新月異,就算不考慮錢的問題,也不是每項檢查或治療也適用於每一位病人。
在公立醫院,我們不可能為每一個病人做盡一切太陽底下的化驗和掃描。
就算坊間也有不少驗身計劃,但最終還是要一位肉造的醫生來與你分析報告,對不?
世間上沒有任何醫生,包括我自己,敢擔保能夠百分之百作出準確診斷,也許我也試過走漏眼,也許我也試過太敏感;尤其是在急症室內,以有限的時間和資源,作出準確診斷是十分困難的。
然而,憑著從醫路上一直累積下來的經驗,我們有責任去為每一位病人度身訂造最合適的就醫方案。
在醫療系統裡,最寶貴的是醫護人員的知識和經驗,久而久之養成了一份第六感,就是觀人入微的臨床觸覺。
有時候,恰恰就是這種不能說的感覺,改變了病人的命運。
這方面我資歷尚淺,還須多加努力呢。